為推動企業聚焦主責主業,加快建立完善“做強主業,做實創新,做響品牌”的管理體系和責任機制,著力提升國有企業主業核心競爭力和創新能力,更好發揮國資國企在上海建設“五個中心”、強化“四大功能”中的主力軍作用,9月8日下午,“做強主業,做優業態”——上海國資國企創新發展大會暨上海國資國企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
浦發銀行行長潘衛東在論壇上發表的主題演講獲得廣泛關注,演講題為《開拓創新、共享共贏,打造數字融合經營新模式》。
結合當前浦發銀行大力推進的數字化創新轉型,潘衛東行長與參會的各界人士共同探討如何順應數字經濟的潮流,推進金融服務創新,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1|創新轉型的思考
如何創新轉型?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引領是第一動力。
數字化創新的核心是什么?
數字化是技術邏輯上的業務展現,用數字技術改變客戶服務方式、重構業務規則。
數字化更是商業模式的創新,運用“數據+AI模型+算力”來提煉 “信息和知識(know-how)”,將其服務化,創造新價值。
開放銀行是發展的必然選擇
2018年,浦發銀行提出了“無界開放銀行”。銀行天然具有平臺屬性,未來銀行將是基于BaaS(Bank as a Service)“銀行即服務”的商業模式。
探索客戶經營新模式
未來銀行是基于數據驅動的銀行,通過客戶在生產生活中所觸及的智能終端、傳感器、音視頻設備等,實現萬物智聯。建立起“感知-分析-決策-響應”的智能業務流閉環。
2|數字科技創新 引領金融服務升級
浦發銀行先后與華為、百度、海爾等領先企業成立11個創新實驗室;與清華大學建立數字金融技術聯合研究中心、與浙江大學建立分布式金融技術聯合創新中心;成立科技合作共同體;每年組織國際金融科技創新大賽,孵化有潛力的科技公司;夯實自身隊伍實力,全國布局5個研發中心,目前全行已有科技人員4000人。
持續運用數字科技提升業務穿透式管理能力,打造智能客服系統、數字人、開放銀行的生活服務平臺“浦惠到家”APP等,推進客戶旅程重塑。
3|服務實體經濟 探索產業金融新模式
“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金融業必須服務實體經濟,與產業數字化同頻共振、互促共進。
科技與行業“Know-how”結合
每個產業集群都有差異,只有成為“懂行人”,才能抓準產業集群中的痛點。把行業專業知識數字化后,不僅可以為企業自身提能增效,更可以把“知識”服務化,賦能中小企業。
建立跨界生態平臺
“產業數字金融”是一個由企業、金融機構、科技公司多方共建的生態業務模式。以產業鏈、行業生態為基礎,以工業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為依托,實現產業集群的協同發展,形成共建、共享、共贏的跨界生態。
實現企業底層數字化
運用金融科技手段,服務企業數字化,尤其是解決中小企業數字化面臨的投入大、技術能力不足等問題,消除產業鏈中的數字化洼地。
實現“四流”合一
將企業生產、銷售、分配、流通全過程數字化,實現商流、資金流、信息流、物流“四流”合一,基于此,企業經營狀態實時可知、可信、可預測,金融服務的風險亦可度量、可防控。
從主體信用向數字交易信用轉變
企業信用的評價方式從主體信用向數字交易信用轉變。打造B端的數字信用體系,為企業在產業互聯網上無縫協作、降低信任成本提供解決方案。
未來的產業金融一定是基于“數字科技”這一新生變量,使得金融和產業之間產生更緊密的場景聯結,構建“產業集群+數字科技+金融服務”一體化發展模式,我們稱之為“產業數字金融”。
4|攜手賦能客戶 為客戶創造價值增量
浦發銀行倡議政府、實體企業、科技公司、行業專家等各方攜手,共同為企業數字化轉型賦能。
5|展望未來
未來5-10年,我們怎么做?
把云平臺、分布式關系數據庫、分析型數據庫、AI模型與工具、存儲技術作為五大科技底座,聯合社會資源共同推進。
與國際一流的高等學府共同推進主干理論研究,夯實基礎、培育原創、引領發展。
不遺余力打造數字融合經營模式,以客戶為中心,讓金融服務更加開放,讓銀行服務人民美好生活,服務實體經濟能級提升。
未來的銀行不僅僅是一家銀行。我們的目標是實現軟件定義銀行服務,并成為一家軟件綜合服務商。